中国的母基金(FOF)市场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,迎来了发展六周年,同时也恰逢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周年。这种融合重新引发了市场对母基金产品的关注。
现状:今年有10家母基金清算
截至11月3日,市场上已有470只公募母基金产品。尽管产品数量大幅增加,但管理的总资产仍不足1700亿元,较2021年底的2200亿元以上大幅下降。从业绩来看,已运营一年的母基金约350家,平均年回报率为-6.47%。超过80只基金跌幅超过10%,运营三年的121只母基金平均回报率为-7.41%,其中9只基金跌幅超过20%。
结束趋势和退休母基金的兴起
今年已有10家母基金清算,其中包括5家退休母基金,母基金格局呈现明显趋势。养老母基金的出现是母基金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产品创新。其起源可追溯至2018年,并于2018年演变为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类别。到2022年底,退休母基金成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流形式,基金公司推出个人养老金投资专属“Y”股。截至三季度末,退市FOF Y股产品161只,合计518.7亿元。虽然较2022年底的129个产品、200.6亿元有明显增长,但平均规模仍较低,为3.2亿元,只有13个产品超过10亿元。
挑战和原因
自2017年成立以来,相当一部分母基金(超过60%)未能产生正回报。这种表现不佳,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,导致基金规模持续下降。有业内专家指出,公募母基金未能有效分散风险,也未能达到较高的回报预期,影响了投资者的参与度。
业绩不佳的原因在于缺乏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以及FOF基金经理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。基金配置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,投资组合构建缺乏系统性选择方法,调整策略滞后,导致收益不佳。
管理问题
FOF基金管理人的能力也成为制约FOF发展的障碍。专门从事母基金管理的179名管理人中,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仅有2人,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管理人有101人。这种管理能力的差异源于不同的背景,包括保险机构的转型和不同的金融角色,导致母基金管理的竞争环境不公平。
提升母基金竞争力的建议
业内人士建议,增强母基金竞争力,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战略创新。重点提高基金管理人素质,在基金公司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母基金研究团队。此外,建议探索更多样化的资产类别,如大宗商品和跨境资产,以及探索主题型和指数型母基金等创新产品类型。
此外,未来的潜力在于尝试更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,将专业或重点投资的ETF纳入FOF产品中。ETF·FOF产品的此类创新可能会扩大其市场范围和影响力,类似于中国金融史上其他成功基金类型的演变。